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症並不相同,其差別在於身體的反應方式。
了解兩者的成因、症狀與治療方式,更能幫助我們正確的飲食、維持舒適健康的生活。

⭐食物不耐症

食物不耐症指的是腸胃對某些食物難以分解或消化。食物不耐症通常不會危及生命,但它可能引起一系列不適的消化症狀,包括:

放屁(產氣)
腹脹
腹瀉或便秘
腹部絞痛、胃痛
疲倦、噁心

不耐症的成因
食物不耐症發生在身體無法適當分解消化道中的某種物質時,這通常是因為缺乏某種「消化酶」,或是對某些食物具有藥理反應。

以下是一些常見會引起不耐症的食物:

乳糖:這是一種存在於乳製品(如牛奶、起司與優格)中的糖。乳糖不耐症是因為缺乏乳糖酶(酵素),這種酶能幫助在腸道中分解乳糖。

麩質:是一種天然存在於某些穀物中的蛋白質,常存在於小麥、大麥與黑麥中。麩質會讓麵糰有「彈性」和「黏性」,也是讓麵包膨鬆、蓬鬆的重要成分。而非乳糜瀉性麩質敏感,也是屬於不耐症的一種。

*小知識:非乳糜瀉性麩質敏感(NCGS)是什麼?
指的是部份族群吃了含麩質的食物後會出現不適的症狀,但此情況不是乳糜瀉(自體免疫疾病,會傷害腸道黏膜),也不是過敏(免疫系統反應),這種情況就稱做「非乳糜瀉性麩質敏感」。

⭐食物過敏

免疫系統是身體對抗入侵者(如細菌、病毒、真菌)的防線,當免疫系統在食物中發現入侵者並產生抗體來對抗時,就會產生食物過敏。

食物過敏的症狀可能輕微,也可能危及生命,包括:

頭暈
蕁麻疹、皮疹或皮膚癢
臉部、嘴唇或眼睛腫脹
咳嗽
呼吸急促
打噴嚏
胃痛
腹瀉

⭐緊急狀況

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是一種嚴重且可能致命的過敏反應。

如果在進食後出現以下症狀,應立即就醫:
嘴巴、嘴唇、喉嚨或舌頭突然腫脹
突然出現疹子
呼吸困難、喘鳴或喘氣
呼吸變得非常急促
吞嚥困難
突然頭暈
皮膚、舌頭或嘴唇變藍或變得蒼白
意識不清,例如無法抬頭
昏倒或失去意識

食物過敏的成因
當免疫系統將某種食物誤認為威脅並攻擊它時,就會產生食物過敏。
極端情況下,食物過敏有可能致命,即使是接觸或攝取極少量的過敏原也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,這是因為免疫系統過度反應,導致組織胺大量釋放。

⭐治療方式

目前無法治癒食物過敏或不耐症,但可以減輕不適的症狀或預防反應的發生。例如:
1. 避免接觸、食用引發反應的食物
2. 處方或非處方藥物:抗組織胺藥或外用藥膏
3. 出現過敏性休克時使用緊急腎上腺素注射劑
4. 免疫療法,以減輕過敏反應的嚴重程度

⭐總結

食物不耐症與過敏都會引起症狀,但它們是不同類型的反應,不耐症主要影響消化系統,過敏則會引發免疫系統反應,某些情況下,食物過敏可能引起致命的過敏性休克,因此需要更高度的警惕。
 

資料來源:
https://www.healthline.com/health/allergies/food-allergy-sensitivity-differe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