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排便不只是人體的生理現象之一,也與我們消化道的健康狀態息息相關,因此正常的排便是我們檢視身體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。
根據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-醫訊170期》指出,台灣大約15~20%的民眾有便祕問題,在65歲以上住院、長期臥床或需要長期照護的長者中,便祕症狀更高達4成以上。[1]
便秘不是一種疾病,但可能是另一種健康問題的症狀,因此是大家都須注意的身體現象。然而,每個人的排便方式、頻率都不同,我們該如何判斷呢?
便秘通常被定義為每週排便次數少於三次時[2],就可能出現便秘症狀。
除了排便次數之外,還有一些其他潛在症狀符合便秘的條件 [3]:
1. 排便困難、排便時間過長
2. 糞便體又硬又乾
3. 感覺糞便沒有全部排出 (排空不完全)
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,例如生活習慣環境變化、年紀增長、飲食習慣改變等都可能影響排便,因此當人們出現偶爾的便秘時無須太過緊張。那麼何種情況需要注意呢?
(1) 腹痛或胃脹
(2) 超過5天至一週沒有排便
(3) 每週必須使用瀉藥超過2~3次才能排便
(4) 糞便呈現黑色或深紅色
(5) 排便出血
如有上述症狀,或者其他嚴重的情形,建議可以尋求醫師檢查與評估。
在大多數情況下,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改善便秘:
(1) 改變飲食習慣:在飲食中添加更多高纖維食物,幫助軟化糞便並使其更容易通過腸道。例如在飲食中加入更多水果、蔬菜和穀物,建議可以以每天攝取達到約 25 ~ 30 克的膳食纖維為目標。
(2) 多喝水:建議每天喝2000~2500 毫升的飲用水,幫助軟化糞便並維持消化道系統的運作。(更多:每天要喝多少水?喝茶跟咖啡可以代替喝水嗎?)
(3) 規律運動:適當的運動量可以幫助腸道蠕動,並有助於刺激排便。
(4) 重新訓練腸道:訓練自己每天在同一時間排便,可能有助於排便頻率變得規律。
(5) 腹部按摩:沿肚臍四周,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至下腹部,減少腹脹幫助排便。
(6) 補充優酪乳、益生菌:適時補充好菌改變細菌叢生態,幫助排便順暢。
由於每個人的狀況不同,如狀況特殊建議尋求專業醫生協助、服用適量的瀉藥來治療便秘。
參考資料:
(1) https://www.cmuh.cmu.edu.tw/NewsInfo/NewsArticle?no=4395
(2) https://www.niddk.nih.gov/health-information/digestive-diseases/constipation/all-content
(3) Chatoor, Dave; Emmnauel, Anton. Constipation and evacuation disorders. Best Practice & Research.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. 2009, 23 (4): 517–530 [2021-12-29]. doi:10.1016/j.bpg.2009.05.001.
(4) https://www.healthline.com/health/what-kind-of-doctor-do-you-see-for-constipation
(5) https://www.healthline.com/health/can-you-be-constipated-and-still-poop
Copyright 2020 健康進行式 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Designed in Taiwan This Website is powered by buzzds.